通过温度的冷热处理改变材料的形状和材质。材料的硬度和柔软度与温度有很大关系,因此可以根据带钢的用途生产出性能良好的产品。如生产深冲带等软带。这种状态下的弹簧片通常具有较高的延伸率、较低的强度或硬度,以保证拉深的需要。在冷轧过程中,由于加工硬化效应,带钢的力学性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此,在冷轧过程中借助于“加工硬化”,通过选择冷轧压下和热处理制度,可以方便地在很大范围内调整带钢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
热轧带钢的力学性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近似冷轧和退火后的力学性能,但与完全冷轧后的力学性能并不完全相同,也不同于完全退火后的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通常低于完全冷轧,高于完全退火,延伸率也低于完全退火,高于完全冷轧。最大的问题是热轧带钢的力学性能波动较大,难以控制。事实上,热轧产品并不能满足各部门所要求的各种力学性能,特别是超硬、超软产品的力学性能。
另外,冷轧可以完全保证带钢尺寸的精确和性能的相当均匀,获得的产品厚度和宽度偏差比热轧要精确得多,这对一些产品的生产是绝对必要的。
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用途的不同,轧制通常分为粗轧、中轧和精轧。粗轧和中轧一些厂家统称为粗轧。其主要任务是降低带钢厚度,使带钢在加工过程中承受适当的压力,以保持其良好的工艺性能,提供满足要求的精轧坯质量。
一般来说,粗轧和中轧都需要大的压下率和高的轧制速度才能获得大的生产率。然而,较大的总压下率主要取决于带钢本身的塑性,同时也受到轧制设备能力的限制。因此,为了提高生产率、降低消耗、保证产品质量,在制定工艺制度时,应充分利用轧制带钢的塑性,并考虑“加工硬化”的影响,合理分配孔型压下率,尽可能减少中间退火次数粗轧和中轧。由于粗轧和中轧过程中产生的“加工硬化”只间接影响成品的力学性能,而不能直接控制成品的性能,所以在整个轧制过程中,粗轧和中轧的经济要求比质量控制的要求更为重要。
精轧后,带钢的材质发生变化,成为一种较好的钢材。降低材料消耗是冷轧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精轧的目的主要是控制成品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控制成品的准确厚度和良好形状,以获得高质量性能和表面状态的成品。各种状态的产品,如冷硬态、超硬态、软态、半软态和半硬态,都不能通过热轧来实现。